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阅读:19 来源:中国结论坛 发表时间:2025-08-20 09:13作者:陈夏生

作者介绍:陈夏生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珍玩科编纂'对中国历代服饰、珠宝鉴赏、历代如意、明清珐琅工艺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二00七年起在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学系教授中国结编制课程“曾举办过多次中国结展览'并出版《中国结》《中国的服饰》《技湛中国结》等多本著作。


简介:「中国结」,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绳结因此笔者在一九八一年结'在谈它的源流之前,笔者必须将一「中国结」这个名称的由来作个简单的介绍,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距今一万八千年前(据放射性碳元素断代为三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文化遗址出土了骨针和一些穿孔的贝壳'染色的石珠'确知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缝纫的技巧和审美的观念'而实用的绳结在那个时代应该已经演变得相当完备了。本文探讨中国绳结的功能及面貌'是着墨在装饰性的绳结。由于这类绳结源远流长'结形传统的工艺美术、装饰方式和审美观念一致'而且所有的结子都可以由一根绳绳编成,其机能更是变化无穷,似我中华文化之渊博深邃,堪为中华民族绳结精华精华之代表'


因此笔者在一九八一年印行第一本有关这类装饰性绳结的书时,与《汉声》杂志的编辑同仁慎重地商榷再三'决定总其名称为「中国结」'之后公文往来均采用此一名称。(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笔者在教学和书籍问世之前,称之为「中国装饰结」)中国结的基本结的断代中国结的基本结'是指结构最简单的结子'常用的仅有十来个。由基本结编绾的原理可延伸出许多结构复杂更富装饰性者,称之为变化结。笔者根据编绾的原理,将基本结归纳成四个系统(耳圈叠交系统、耳圈叠压系统、单平结系统'耳圈

穿包系统),它们分别出现在汉、南北朝唐和明朝四个朝代。绳结的断代,是依据一些断代明确的传世和出土文物上的绳结(或其上所绘绳结图案)而决定的。探求中国结的源流其目的除了找出每个基本结最晚存在的年代(也可能就是最早出现的时间)以及当时应用的方式'更是要把研究成果加以应用'一则可以在鉴定饰(或绘)有绳结的古文物时当作辅助断代的参证数据再则也可为今人在使用绳结时增添一些新的方式'以及在影视界制作历史剧时为剧中人物或布景采用适宜又美丽的绳结饰物作参考。因此'研究论述不得不慎重,当发现问题时,更须立刻予以修正。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陈夏生:中国结的源流、 应用与发展

    声明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